娱乐汇资讯台
娱乐汇资讯台

6080手机新视觉电视剧影院的简单介绍

娱乐汇80

  看身边事儿、找优惠、找美食、找活动,生活信息一网打尽。

  天津圈手机客户端下载方式:

  1、手机登录m.18022.com下载

  2、iphone在app store中搜索“天津圈”获取

  3、Android手机在腾讯应用宝、豌豆荚等应用市场搜索“天津圈”下载(红色图标哦)。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又有两家老电影院跟我们告别了。它们是和平影院与延安影剧院。这些年来,曾经陪伴几代天津人的老电影院陆陆续续都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天津自开埠起有多少戏院、电影院悄悄地立起,悄悄地更名,又悄悄地离开大众的视线。 作为记录历史的活教材,它们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也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长大。就像是一部承转城市故事与记忆的放映机,让我们轻轻地打开它,在胶片的轮转中,回顾天津的光影故事。

  

  对于大多数天津人来说,这应该是个很陌生的名字了,但它却在天津的电影院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因为它是天津的第一家电影院。1906年12月8号,美国平安电影商人租用法租界内的权仙茶园(今滨江道吉林路交口)放映电影,成为天津第一家电影院。影院上映的都是国外最新潮的影片,享有“甲于京津”之称。

  

  1952年,电影院由政府接管,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起名淮海影院。在50、60年代,南市一带只此一家甲级影院。1992年,淮海影院进行翻修改造,建成豪华特级影院。1993年1月开业,生意兴隆,成为天津市电影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集电影、录像、卡拉OK等为一体的大型豪华东方式的娱乐场所。1997年3月,淮海影院因荣业大街拓路工程被拆除563平方米,影院全面停业。这家最古老的影院,从此彻底成为历史。

  

  1916年兴建,名北洋戏院。1946年初,北平芮克电影院陈金凯、刘文启等集资接兑天津北洋戏院,专映外国电影,更名北洋影剧院。1951年6月,市总工会接管,改名“小剧场”,在上映电影的同时,以天津越剧团演出越剧为主,兼演曲艺等。

  

  “文化大革命”后改名延安影剧院,曾隶属天津市演出公司,后归属天津市电影公司。1996年建成多厅影院,至 2000年底建成7个电影厅和3个录像厅。如今,延安影剧院已变身珠宝城,开张纳客。

  

  北京影院的前身是大华影院,在德租界威廉街(今河西区解放南路),是俄国商人库拉也夫于1916年创办。当时主要上映美国“八大公司”的影片,观众主要是租界内的外国人 。1931年影院更名为“光陆影院”。1939年遭火灾后重建,改名“光华电影院”。抗日战争胜利后,该院经常上映苏联影片,受到群众欢迎。1950年该院由苏联影片输出公司经营后,改名“莫斯科电影院” 。

  

  有网友回忆说:“少儿时(五十年代)比较喜欢去“莫斯科影院”,主要是环境安谧,椅子宽大、舒适。当时剧场内围墙上有一圈俄式建筑的剪影,电影放映后剧场关灯,而俄式建筑剪影后面会发出微光,然后渐渐灭去……” 1952年12月移交给天津市文化局,1969年更名“北京电影院”。1990年,经过装修改造,由市文化局定为“特级电影院”。 如今,北京影院仍然还在,但是已经不放映电影了。

  

  1917年由英籍印度人泰莱悌与华人经理韦耀卿合资创建,原称为“蛱蝶电影院”,影院在当年专门放映米高梅公司拍摄的西方故事片,票价昂贵,是达官显贵的乐园。 80多岁的市民朱老先生曾回忆30年代前后到那里看电影的情形:“当时有很多非常不合情理的规定,英殖民者要下大力量贯彻他那个殖民主义传统。一个是票价高,另外一个就是他每天基本上就演两场,最多三场,大部分都是没有翻译的。”

  

  1955年11月,“大光明”归为了国营,1957年,这里改建为天津市第一家“宽银幕立体电影院”。1965年更名海河宽银幕影院,1982年更名大光明影剧院,1987年第一家引进英国道尔贝立体声放映音响设备。1988年,影院重新进行改造装修,设豪华录像厅、酒吧、大型卡拉 OK 伴唱厅、电子游艺室等,被评为第一批特级影院。

  

  1922年建,当时叫平安电影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场内设有大厅,内设包厢,有1000多个座席,放映第一轮影片。1924年列宁逝世后,中共天津地委曾组织 500多名青年举行追悼大会,会后在平安影院放映《列宁的葬礼》。

  

  1929年,这里曾放映美国电影《歌舞升平》,为天津市第一家放映有声影片的影院。上世纪60年代初,这里改为音乐厅,同时放映电影,为音乐、电影两用的演(映)出场所。再后来小白楼改造,老音乐厅被拆除。

  

  光明影院位于滨江道143号劝业场对面。1927年由上海电影实业家罗明佑接管光明社,改为光明电影院。不久又改为光明大戏院,主要演(映)影剧,由于不断改善电影设备、提高声光质量及率先实行对号入座新办法,引进美国好来坞影片,颇受观众欢迎,上座率为全市之首。 1952年,光明影院改为国营专业电影院。因该院历史悠久、设备先进、放映效果良好,在全市乃至全国享有盛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光明影院改名红卫兵影院, 1971 年恢复光明影院,增设宽银幕。

  

  1987年投资100万元引进英国最新电影立体声音响设备,更新软座席,增设豪华大屏幕录像厅、咖啡厅,成为豪华型特级电影院。1987年全年电影放映收入147万元,成为全市首家电影收入“超百万”的影院,被中国电影公司列为全国首批十家“超百万”影院之一。1995 ~ 1997 年,影院安装国际最新水平的高清晰数码环音立体电影放映系统及数字式广播输出系统,使该院成为天津市最先达到国际高科技标准的现代化影院。 网友玮亹回忆道:和老公第一次看电影就去的光明电影院还记得是《死亡笔记》。那时候的我们还很羞涩,情侣座都没有好意思坐在一起。隔着板子,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心跳的感觉现在还依然清晰。已经快八年了,路过的时候看一眼,它还在。只是已经没有时间去看看了,也许它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对于我还是一个有温暖回忆的地方。

  

  和平影院的前身为“明星大戏院”,地址在法租界27号路(今和平区新华路),为广东人陈宜荪、陈理范父子创办,1927年2月5日开业。该院既放映电影,也演出戏剧 。20世纪40年代 ,该院放映西片使用了“ 译意风 ”(对外国原版片进行翻译),观众带上耳机,能听到华语对白。这在当时是该院独有的设施。 解放后,该院由华北影片经理公司天津办事处收购经营,1951年1月改名“和平影院”。1988年该院进行改造,1990年1月恢复营业,被定为“甲级电影院”。1991年影院进一步改善设备设施。当年9月,经市文化局、市物价局联合评定,批准该院升为“特级电影院”。

  

  有网友回忆道:“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那时候有个专门收费的小黄本,一看到老师让班长去搬小黄本了,就知道又有费用要收了。老师在黑板上写“看电影, 2元”,我们就跟着在小本本上抄,回家问爸爸妈妈要了钱签了字,第二天老师就带着我们步行去电影院看电影了,那时候看得电影也很杂,《妈妈再爱我一次》、《焦裕禄》、《秋菊打官司》,什么类型的都有。” 和平影院如今已经大门紧锁,从玻璃门外看进去,电动车、水桶、椅子、广告牌等凌乱地摆在那里,里面墙上和门上还贴着DQ和吉野家的产品广告。

  

(自腾讯大燕网)

标签:#影院#电影院#电影#天津#影片#影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