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汇资讯台
娱乐汇资讯台

流感韩国电影里面的台词(韩国那部讲述流感的电影叫什么)

娱乐汇70

韩国灾难电影《流感》,不仅拷问人性,更凸显韩国人的什么?

韩国著名灾难电影《流感》上映于2013年,在2020初年这个特殊的时期,这部电影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片中那个美国驻军代表的话即使放在在现在也非常适合。

在豆瓣平台上,《流感》被近25万观众打了7.7分,高于84%的灾难片,笔者认为这个打分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

一、故事梗概

《流感》的剧情梗概:越南来的偷渡客将猪流感病毒带入了距离首尔仅十五公里的盆塘市,只有一个偷渡客孟瑟在集装箱中生存下来并逃脱。

消防队员姜智久和医生金仁海相识,他爱上了这个任性的离婚女医生,并和她的女儿美日成了好朋友。美日遇见了逃跑的孟瑟,并帮助了他。

猪流感病毒被蛇头的弟弟带进了社会,由于当地政客的自大和不作为,这种有强烈传染能力并能迅速致死的病毒在盆塘开始蔓延,其传染发病率高达50%。

在前往隔离区过程中,金仁海发现女儿已经被感染,她隐瞒了下来。幸存者孟瑟被找到,金仁海冒险用他带抗体的血清注入女儿体内。但女儿还是被带入隔离区。

本来可以安然脱身的姜智久回到隔离区寻找美日,却发现那些政客正在指挥军队焚烧还活着的感染者。他冒死在火场上救出了美日。

与此同时,盆塘民众发现了真相,他们发起暴乱要进军首尔。能产生抗体的幸存者孟瑟在暴乱中死去。消除病毒的唯一希望都寄托在产生抗体逐渐病愈的美日身上。

美国驻军和韩国财阀政客勾结准备用军队扑灭暴乱和感染人群,为此甚至不惜动用轰炸机。危急时刻,总统夺回指挥权逼退美军代表和政客,他重新指挥军队和医疗队进入盆塘,利用美日身上的抗体消灭病毒。

二、电影拍摄本身

如果只从电影拍摄技巧角度去看,《流感》确实是一部极好的电影。全片两个小时左右时间,几乎毫无尿点。

影片开头短暂的风平浪静时间,姜智久和金仁海之间的搞笑对峙戏,美日撒娇的桥段,就像是普通韩剧一样充满了宠溺之感,也同样招人喜欢。尤其是丑萌丑萌的美日,演技也确实了得。

从发现第一例感染者开始,全片进行快节奏的状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各种应接不暇的危机让人喘不过气来,实事求是讲,这是国产电影里已经极少见的节奏了。

而韩国电影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不硬拗剧情,《流感》同样如此,每一个剧情推进和转折都有逻辑,符合剧本创作“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基本操作。唉,就算是基本操作,也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影视剧最欠缺的。

举一个例子,美日和孟瑟,美日喜欢猫,为了喂流浪猫遇上逃亡的孟瑟,孟瑟救了美日,美日将奶和面包送给了孟瑟。后来,当孟瑟再遇到美日时,他心怀感激自愿抽血救助美日。因果关系和剧情衔接非常流畅,让观众看起来很有一种来自剧情的惬意。

三、人性的深刻

韩国电影对于人性的描写和刻画有两个特点,赤裸裸和深刻。《流感》同样如此。

姜智久对金仁海母女俩有爱情衍生的情感,金仁海对美日有先天的母女情感,这属于正常范围。有人批评金仁海隐瞒美日的病情属于自私,但后面金仁海主动隔离的剧情交代则弱化了这种自私的批评。

笔者认为母女和母子之间的这种感情没啥毛病。就像那位执行镇压任务的士兵见到感染的母亲时,他不顾感染摘掉防毒面具扑在母亲身上大哭,然后端起枪救母亲出火坑,这样的剧情让人泪奔。

姜智久三次主动救人的画面则体现了这位仁兄的责任感,尤其是第一次在超市铁门外他回答金仁海的那句话“可我知道啊”,让人肃然起敬。当然,姜智久后面两次放开美日去救人,也多少有些莽撞。

《流感》对韩国政客人性的批评毫不客气,基本上属于韩国电影的惯例。其实,最大的人性刻画只有一句话,就是总理那句“要求封锁盆塘的民意支持率已经从35%上升到96%”了,这句话才是对人性自私一面最赤裸裸的揭露。

四、影片背后的焦虑

一般电影影评分析到人性角度基本上就够了,这也是关于《流感》的影评里最多的类型。但笔者认为,如果《流感》这部灾难电影仅仅反映了这种赤裸裸的人性明显是不够的。

其实,《流感》更大的寓意在于深刻反映了韩国人心中的焦虑,概括来说,可以有六大焦虑。

1、小国的焦虑

韩国领土面积小,没有战略纵深,因此一旦出事很容易全国受影响。《流感》多次提到不能让病毒感染全国,各种急切的政策和不顾一切的行动则是这种焦虑心态的体现。对于这种灾难,韩国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因为输不起。

2、财阀政治焦虑

《流感》毫不客气地对韩国的财阀政治进行了批评,议员从一开始的盲目乐观,到出事后的逃跑,再到对自己地位的担心,最后宁愿牺牲几十万盆塘市民的不负责任。可以说,财阀政客是片中最大的反派,即使是外国观众看了也非常生气。

3、首尔中心焦虑

很多观众都对片中那个领头指挥官的口号印象深刻,他对人群高喊:“将病毒传到首尔,让首尔也产生感染者,这样政府才会想办法救活我们”。

这就是韩国的现实,大部分的利益都被集中到首尔区域,这导致韩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其他地区的民众自然也容易产生怨言。这也是导演为何将盆塘设置在距离首尔十五公里的原因之一。

4、美军地位焦虑

片中政客财阀是一大反派,美军代表则是另一个大反派。美军指挥了韩国政府的一切工作,甚至敢于不经过韩国政府同意就下令向民众射击以及轰炸盆塘。

而美军代表也在韩国总统面前颐指气使,俨然一副太上皇的面孔。这种描写当然有些夸张,但也正体现了韩国民众对驻韩美军的厌恶态度和 内心焦虑。

5、炮弹袭击焦虑

《流感》中有个突兀的情节,美军代表居然命令美军轰炸机轰炸盆塘市民,这剧情明显有点儿夸张了。

笔者看的电影版本中将战斗轰炸机携带的导弹翻译成炮弹,将轰炸翻译成炮击。不知道韩语原文是不是就是炮弹和炮击。但笔者认为,炮弹比炸弹和导弹合适。

这里的炮弹应该是代指首尔附近金城川一带的大炮,首尔大部分繁华地段都在邻国的几千门大炮射程之内,一旦出事,首尔半个小时内就会变成瓦砾堆。这种时刻被当成“人质”的现实也一直是韩国人尤其是首尔居民的焦虑来源之一。

6、倒霉总统焦虑

有些网友戏称,韩国总统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流感》中的韩国总统则不光展现了危险,还展现了尴尬。

在指挥防治疫情关键时刻,以韩国总理为代表的财阀政客居然将韩国总统给架空了,而在美军代表面前,韩国总统更是毫无话语权。

直到影片结尾,韩国总统才正面硬刚了财阀政客和美军代表,其下令防空导演击落美军轰炸机一幕很燃。

但影片最后韩国总统血红的眼睛也预示了,这又是一个将来会倒霉的总统,因为他同时得罪了财阀和美军。总统的尴尬,也是民间精英们的焦虑。

综上,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无处不在的焦虑,因此韩国电影普遍在反映现实问题上比较用力,片中各种极端躁动的戏份也比较多,这是一种文化的折射。《流感》的评分没有超过8分,也和这些由于焦虑而有些夸张的剧情有关。

当然,对于外国观众尤其是我国观众来说,只看电影本身,韩国电影还是优点多多,值得我国的电影人学习。

此外,《流感》虽然只是把传染病当成一个故事的载体,不论是发病、传染、防疫和治疗各个阶段叙述的都比较简单粗暴。但我们依然能从电影的紧张和恐怖的气氛中感受到传染病的可怕。

相信看完这部充满了韩国式焦虑的《流感》,很多中国观众都会有一个感想,庆幸我们生在了一个负责任有实力的大国。

《流感》最后的彩蛋中,小女孩打了个喷嚏是何意思?

序言:流感这部电影的开头就介绍车厢里的一个男子因为打喷嚏而造成了一场灾难。而在灾难面临的时候,混乱的世界里展现出了人性善恶。这是一部韩国灾难惊悚片电影。是由张赫,秀爱等人主演的。

一、故事的开头

影片中讲述了一群从东南亚偷渡到韩国的人,这些人不知自己身带致命流感病毒,还抱着侥幸心理逃脱到闹市之中。在很短的时间里,病毒便开始迅速蔓延城市的每个角落,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感染了。剧中美丽的女医生是个单亲妈妈,前不久遭遇一场车祸,被消防队救出。这位女医生金仁海和救援人员姜治久的情感就此展开。而在金仁海上班期间,韩国的蛇头弟弟因流感送入到医院治疗。

二、面临灾难

经过诊断发现流感的起因,然后便查找病原的关键。而因为金人海接触了带有流感病毒的人也被传染了,没有多久,流感病毒便迅速蔓延,政府为了控制流感便秘密的将传染的人烧死,而女主竟然还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隐瞒女儿患有流感的事实,把女儿带到了非感染区。身为一名医生因为女儿违背了职业道德,不过他人的死活,这一行为,让很多观众都觉得丧心病狂。但母爱是伟大的,但也是自私的。

三、女孩救了大家

而在电影最后的结局中,政府拿着枪瞄准小女孩母亲的时候,女孩飞奔到母亲面前,一边哭一边喊不要打我妈妈,非常的感动。而流感的结局中,女孩因为被发现是抗体,拯救了大家。男主便和女主相视而笑,虽然剧中没有明确交代,但从剧情的发展来看,两人应该是在最后在一起了。在影片的最后,男主和女主开始撒糖,而女孩可能是因为想缓解尴尬,便打了个喷嚏。

韩国电影《流感》影评

韩国人2013年拍的这部电影《流感》,在2020年初突发的肺炎疫情,依然值得翻出来一看。

故事的情节设定并不复杂,主线是城市爆发了48小时内能致命的猪流感病毒,政府紧急封城,并执行了一系列的铁血举措以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副线是女主角单亲妈妈金医生和男主角救助员之间的感情走向,也是常规剧情了,救助员在一次救助工作中认识了被救助者金医生,对她一见钟情,卷进了病毒核心圈层,最后成功救获了唯一的抗体携带者金医生女儿,因为有了解药,恐慌的城市得以幸免于难,救助员最后也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这部电影我看的时候常感慨,万幸我们正在现实中经历的新冠病毒并不是急性的,它不像电影中的那个样子,染上病之后两天内就吐血而亡了,电影里不断地有人喷一口老血出来,周围的民众往往散之如惊弓之鸟, 在生死面前,人性经不得半点考验 。另外也有感慨,万幸现实中的我们在一个好的时代生在一个开明大度的国家,政府对灾区的支援是及时的、有力的, 国民一心,才能共渡难关 。而电影里的韩国政府,官僚主义严重至极,特别是参谋长在听说疫情已经不受控制后,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当地民众的死活,而是自己的政绩是不是要受影响了,不禁令人唏嘘。

这里面的人物设定对人性的拿捏非常准。除了阳光正义又无比正确的救助员角色,我觉得有些强打鸡血,毕竟跟金医生母女才见了几面啊,却能在知道小女孩已被感染的情况下豁出性命保护,甚至好几次被自己的同事加死党抱怨脑袋坏了。也可以理解, 毕竟电影是需要一些强者光环和感性气质的,而且他的行为发展也符合救助员舍身为他人的热心肠特质,更不说他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但又忍不住琢磨,救助员的行为轨迹其实充满了不确定性,任何一环掉落了,就是一个悲剧结局。比如如果他对金医生没有好奇,没有去主动接触她的生活;比如如果在知道金医生有小孩后知难而退,不再联络;又比如如果体质不过硬,自己被感染啦(毕竟救助队已全军覆没,除了他跟他死党两个人没染病),或者在残酷的枪林弹雨中闯关失败...... 这么一想就很后怕,一个城市的生死存亡居然是寄托在那些普通岗位的平凡人身上,何其脆弱。

01 金医生的母性和人性

相对于救助员的一腔热血,金医生的角色设定还蛮符合常规的人性逻辑,随着剧情的发展,可以看到角色的矛盾,以及环境中显现的性格。一出场的女主角是一个等待救援的民众,被男主角救助员有惊无险地捞了上来。在救护车上,她跟做笔录的人员据理力争,极力说明自己是受害者,并非肇事方;当救助员跑过来跟她寒暄时,正常人会怎么做?大部分都是表达感谢之类的话吧,可这位女主角直截了当地抛下一句话绝尘而去: 根本不用说的那么高尚,这不是你们应该做的事吗。

从影片的一开始,人物的基本性格已经捏造出来了,女主角并不是一个大无畏的完全正确的傻白甜,这个人是有使命感的,但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和小算计,活得比较现实,有些冷酷,甚至还有点令人讨厌的矫情。

后面的几点情节对她的这种性格也有很多的表现。

金医生自己是最早发现流感病毒的医生,对这种发病症状再熟悉不过了,自然也清楚地明白这种病的传染性之强,可是当她发现自己女儿耳背后长了红斑后,她的第一反应是让女儿偷偷溜过去,以逃避隔离营里的肉眼检查。因为她知道这个病目前没得治,政府和医疗力量早已乘着直升机逃离了,接下来针对城市会有哪些举措,以及接管隔离营的人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她是无法预料的。良好的职业素养已经让她早早地嗅到了浓烈的危机,出于母性,她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女儿,哪怕是违背了既定社会的准则。这是一种小我,放在金医生这样的人身上,显得很真实,并不违和。

还有一个情节,偷渡到韩国的唯一的一名幸存者被找到了,这意味着有了抗体携带者可以做治疗方案了,金医生作为一线人员第一时间得知这一消息,她打算马上给病情不断恶化的女儿注射抗体血清。要知道未经临床的血清是否有效还有待分析,提前试药万一弄得不好会导致患者造成休克。而金医生知道女儿时间紧迫,出于私心哪怕有一点儿希望也要试试,这也是母性大爱的体现。就在她抱着女儿离开隔离营的时候,监管人员找过来了,因为女儿之前的唾液检测结果出来了,显示已被感染,需要转移到染病区。这个时候,男主角自告奋勇地跑出来,替金医生的女儿挡了,说自己才是被感染者。一旦去到染病区,后果是什么样的,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可是在他人和女儿之间,金医生最后毫不犹豫地默认了他人的自我牺牲。

这也是我觉得非常真实地赤裸裸揭示人性的部分。在极端的条件下,没有几个人能具备大爱无疆的圣母情怀,在他人利益与至亲利益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正如电影里所说, 人性是无法经受考验的。 具有戏剧性的是,由于城市发生暴动,那名幸存的偷渡者被杀死了,而金医生偷偷救下的女儿康复后产生了抗体,成了城市居民最后的存活希望。

02 危难之际,普通人的命运抉择

这部电影很打动我的地方是对配角的处理非常妥帖,没有谁是非黑即白的,人物的行为是环境和性格相互影响的结果。

救助员的同事搭档B,是那种特别会见机行事的人。B和救助员一起来到集中营后,投靠了集中营的大佬,在极端环境下最大资源地寻求庇护。他也做了一些违背内心的事,但他还没有丧失良知,当他发现大佬私下虏走小女孩打算抽血自救时,奋不顾身地跑出来阻止。

集中营的大佬变化地也很有意思,一开始作为正规装备力量镇压普通民众,自认为掌握了一些内幕。可是当他了解到事态的严重性,以致于政府的决策是弃城,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不再有保障时,他开始掉头鼓动群众: 我们一起去首尔吧,让首尔的人也感染,只有这样,政府才不会不管我们 。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展露无遗。

还有集中营里的小兵兄弟二人组。其中一名发现队友被感染了,他的第一反应是:面罩赶快戴起来,不要让别人发现了。可当他转头发现自己母亲已经被感染了,正被工作人员送到病危区时,他崩溃了,这时候是信仰的全面坍塌,难道自己勤勤恳恳卖命维护的这个体系,就是为了顺畅地把自己的好兄弟和老母亲推入火化场?

即使是影片里的小混混韩国地头蛇,引入致命流感的始作俑者,在见到自己的兄弟染病致死时,也变得奋不顾身。相形之下,幕僚们视人命为草芥的冷漠态度让人心冷。

这些小人物的变化,恰好说明了,规则可以暂时让人服从,但靠铁血制度怎么能跟道德和人性抗衡,支撑社会体系运转的从来就不是制度,而是爱,人毕竟是有感情的社会型动物。

可怕的从来不是流感,而是人心。

看电影《流感》里面的两个感恩情节

这是一部韩国电影,配上中文字幕,还是能够看懂的。在一个深夜,在一个春天,在一个一样被疫情困在家里的时光里,我看了这部电影。

韩国电影长,有两个小时,对于剧情而言,不算冗长。

各个网站上比较统一地用了一个简介:

对于其中的爱情故事,不知道有没有感动到少男少女们,我缺少一点感觉。印象较深的是这样两个关于感恩的情节:

女医生仁海车祸被救,觉得是消防队应该做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好说,所以不需要感谢。后来还强硬要求小张帮忙找包包。流感让城市混乱起来,智久又是帮仁海带孩子、找孩子,为帮母子俩隐瞒病情,还甘愿被当成病患隔离……直到最后,他们一道经历了生死的考验,闯过了那些难关的时候,她才发自内心的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并且要女儿向这位大叔说感谢。

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有很多事不被大家理解和尊重,所以总是感觉不顺畅。救援队员并不需要感谢,能够对陌生的救命之恩说感谢,其实是一个人的修养,是一个人有没有感恩心的体现。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那么多紧急的时刻,有人挺身而出,伸出援手,可是那些获救的人,转身就走,是因为他们缺少感恩心的修炼和养成,或者根本不懂得感恩。

从东南亚的偷渡客中唯一的幸存者孟瑟,在逃跑中遇到仁海的女儿美日,小女孩乖巧懂事,对于这个满身病毒,流浪在异国的男孩毫无戒备,主动亲近,还给他食物。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后来的医疗室,仁海求孟瑟给自己的女儿输血救治,孟瑟非常害怕。可是当他看到这个小女孩,是那个曾给他食物的美日时,他毅然伸出自己的手臂,表示愿意用自己的血和抗体,救治这个小姑娘。美日最终因此获救,产生抗体,成了整个城市和治愈流感的希望。

不是命运钟情于美日,实在来说应该是美日这个孩子,以她那种纯真和善良,在无意间结识了孟瑟,感染了流感病毒,当然也最终因为孟瑟,她才能最终获救。孟瑟就是一个知恩感恩的人,把美日完全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当成了自己的小妹妹,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面对陌生的仁海,因为她怀抱的女儿,孟瑟才愿意献了自己的鲜血,并且叫她“妈妈”。

至于在电影里人性的恶随处可见,除了政府、医生的种种作为,大家在超市争抢生活物资;在一线的军官想偷溜就行贿,发现自己被感染后就想强行抽仁海女儿的血来治疗;被封城的人想往外闯,而外面的人几乎都支持封城,投票支持率高达96%……

以及说到智久虽是恋爱脑,但一直尽救援职责,看到别人有难就帮忙;仁海自私隐瞒女儿病情,但这也是出于母亲对孩子的爱;士兵责怪母亲不该来灾区,但也拼命保护她……

或者是这个总统忽然会被一些人忽悠,以致于对局势不能把控,到后来甚至敢于非常严厉地下令,准备发射地对空导弹,你都难以想象他怎么可能这样硬核。等等一些事,都留给他人去说吧。

找到一个比较详细的电影介绍,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标签:#流感#电影#金仁海#剧情#政客#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