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奇 遇 电 影 (ID:cinematik)
“上床去吧,快去睡吧。”妈妈说。
生气的男孩脸涨得通红。
伴随着一声大喊,他砍掉了她的头。
“我不睡觉。”他说。
就这样,他的妈妈死了,死了。
或许你不会想到的是,如此黑暗的故事其实是一本儿童读物。在温馨的房间里,童真童趣的孩子眨着眼睛,听着这个名叫《世界上最愤怒的男孩》的故事,那副画面就别提多诡异了。
试想一下,谁会给孩子读这样的睡前读物?
那你可能就要从美剧《大群》里寻找答案了。
大 群
Legion Season 1 (2017)
导演: 诺亚·霍利 / 迈克尔·乌彭达尔
拉尔沙·康达基 / 蒂姆·米兰特斯
村井浩 / 丹尼·高顿
编剧: 诺亚·霍利
主演: 丹·史蒂文斯
类型: 剧情 / 动作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 *
豆 瓣 :8.2(8K+评价)
IMDb :8.7(30K+评价)
烂番茄 :90% 新鲜度 & 88% 爆米花
事实上,《大群》总体上的风格就和开头那个睡前故事一脉相承。
我们的主角David拥有上千种人格,是史上最强大的变种人之一,但在认清自己的超能力之前,他一直被认定为患有精神分裂。
全剧也就在那不同的人格、梦境、现实中来回切换,一如大卫离奇的人生一样,《大群》的手法也是如此光怪陆离,它的表达方式就像一颗钻石,碎片化切割的表面之下散发着的是迷幻之光。
如今,多数超级英雄成品大多固步自封,乐于用一成不变的规则来讨好全世界的观众,从电影到衍生电视剧,除了预算和场面上的缩水之外,总体上也不过是个合法副本。
但《大群》用一己之力打破了这些固有模式,用自己的方式演绎所谓的“超级英雄”的故事,某种程度上与《金刚狼3》有异曲同工之处。和母体的X战警系列不同,《大群》的故事中所谓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并不是主要环节,它聚焦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身世复杂且脑袋更复杂的“精神病”David是如何一步步释放自我,成长为合格的变种人的。
“大群”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圣经·新约·路加福音》的第八卷。耶稣上了岸,看到城里有一个被鬼附身的人,问其名字,鬼怪说:“我们叫群,因为我们数量众多”。
在《X战警》80年代的漫画中,大名鼎鼎的X教授在一次行动中救下了一个名叫Gabriel的犹太少女并一发不可收拾。Gab偷偷生下了一个孩子却没有告诉教授。这个孩子就是David。
剧中X教授的“现身”证实与David的亲子关系
但是在与漫画设定没多大关联的电视剧中,David的超能力尚处于开发阶段,而他本人因为受了多年的心魔和精神病院的摧残也变得神经兮兮的。整部剧是从他的视角出发的,难怪连导演诺亚·霍利都要强调这种视角“不可靠”。
在这个奠基下,剧中一些设定也是情有可原了。
比如宝莱坞风味浓重的魔性舞蹈
女主角Sydney面对着露出左脸的David却画出了他的右脸
导演兼编剧兼制片人诺亚·霍利没有克制镜头和叙事的炫技,实际上,他甚至故意张扬这种天花乱坠的手法,因为这是表现《大群》最合适的方式。
身为电视剧版《冰血暴》编剧的霍利深谙讲故事讲得花哨的那一套,于是《大群》的开场就用精神分裂般的叙事给了观众一个下马威,随着故事的深入,超大量的插叙、倒叙、闪回,长镜头战斗,不时突变的情节和16:9画幅在催发头痛的同时也过足了瘾。
长 镜 头
变 换 画 幅
在最后的大战中,由于身处David的意识中,所有的角色都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只剩下如同希区柯克和约翰·卡朋特的合体的配乐默默地把氛围烘煽到了爆发的顶点。双方对决的部分甚至蜕变为黑白默片,奥布瑞·普拉扎癫狂的表演成就了这惊艳的一幕。
对David记忆的揭秘的主线情节恍如循环往复到令人垂头丧气的高难度拼图游戏,看似原地踏步却暗中走上柳暗花明的洞口,那些表面上是纯粹炫技的部分也隐藏极强的指向性。
比如第六集Lenny从仿佛来自霍格沃兹的有求必应屋的房间出来后的火辣舞蹈,暗示了她在David精神世界里拥有翻云覆雨的绝对控制权,是镜头语言的最佳范本。
经过重重铺垫,所有的线索经过大量铺垫的决斗集之后漂亮地归为一束,子弹时间的使用和《冰血暴》第二季的慢镜头刺杀戏一样让人大呼过瘾,甚至莫名的反高潮收尾也是如出一辙。
而导演显然并不仅仅满足于此,即使有了如此相互交错的故事线,剧中依然漫不经心的散布着各种伏笔。
David确信自己在童年有一条名叫King的狗,这个名字与Shadow King的关系也是属于伏笔之一。
这条狗的重要性被反复提及,甚至在David被第三部审讯时,坐在角落里的具有心灵感应能力的变种人“天眼”,也在漫不经心地把一块木头雕刻成小狗King的形状。
在David心理医生的办公室里充当背景装饰却屡次出现小球,在全剧结尾的彩蛋中更是直接把David装了进去。
存在于意识中的精神病院,则致敬了X战警的漫画。在漫画中,大群曾经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并修改了所有变种人的记忆,将他们带到那里生活。
至于影片的最大BOSS影王(Shadow King),同样出现在漫画中。最初设定中他是个名叫Amahl Farouk的变种人,通过不断附身他人来达到永生的目的。
当然剧集中他的形象更为可怖。
和现在流行的那些戏谑名人和流行文化的剧集,科幻色彩浓厚的《大群》致敬起这些来同样毫不含糊。
女主角Sydney Barrett的名字来源于Syd Barrett。
他是著名摇滚乐队Pink Floyd的初始成员,在乐队里担任吉他手,他创作了乐队早期的绝大多数作品。但长期嗑药和事业压力给他带来精神问题,他的行为变得古怪,甚至作出软禁女友的行为。此后他便退出乐队远离公众视线,直到06年去世。
精神病院的名字致敬了库神的《发条橙》也是一个津津有味的谈资。
医院中时不时出现的硕大鬼眼让人想起《惊变28天》的海报。
David的精神世界用红色和蓝色进行区分,饱满的色彩浓度就像偷师了《阴风阵阵》。
子弹时间下的现实世界和意念宇宙的对比好似《盗梦空间》的浓缩版。
《大群》可以说继承了X战警系列的核心,甚至深化了X系列的主题。
比如被烧伤的男探员在丈夫的照顾下好转的过程。
没错,这对夫夫还收养了一个黑人小孩
与其把这段煽情桥段当做给政治正确献衷心的主旋律,不如从更X战警的角度来思考。众所周知,在《X战警》系列电影中,除了对自我的认同,变种人与人类的关系永远是重中之重。
某种程度上人类永远扮演着迫害者的角色,但在《大群》的第八集,则站在一个活生生的家庭的立场,表现了变种人给普通人造成的伤害,也侧面反映了人类对于变种人羡慕又恐惧的复杂心理。
而David对自我的探寻与当下主流社会的普世价值观相互呼应,Sydney的一句话更是如醍醐灌顶。
虽然将传统叙事剁碎的风格给本剧带来了两极分化的口碑,但《大群》仍然是一次勇敢的实验,这部剧值得我们期待第二季。
最后,David在剧中飞叶子的时候,曾用了这样一个小东西。
奉劝你们这群年轻人,不要像David一样总想着搞个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