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汇资讯台
娱乐汇资讯台

中秋大湾区晚会明星(大湾区中秋晚会出席明星)

娱乐汇50

作者:

Antoine Nasr,科尔尼全球合伙人

Rudolph Lohmeyer,科尔尼全球合伙人

Abdo Al Habr,科尔尼全球合伙人

周鹏远,科尔尼合伙人

Brenna Buckstaff,科尔尼咨询顾问

科尔尼发布2022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指出在全球通胀高于预期、俄乌冲突带来持续的经济和政治冲击、气候变化影响不断升级、不同城市疫情管控措施不同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大型城市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为确保继续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独特的价值,城市亟需做出积极的调整和变革。

后台留言,索取报告全文

2022年的报告显示,所有城市,无论全球互联互通水平高低,综合指数排名得分都有所下降。而低收入地区的许多城市得分下降幅度超过北美或欧洲城市。这主要由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滞后所致,同时也因为许多较富裕城市开始快速复苏。

受到疫情冲击,大部分地区得分都呈现下降趋势,但鉴于欧美国家在2021年率先放开国际交流,因此在国际联系相关维度的得分获得了更快恢复。

在商业活动和文化体验上受到更多限制,中国整体在全球城市综合排名的平均得分的下降趋势比全球更为陡峭。但另一方面,中国城市依然在潜力排名上优于全球水平,显示中国城市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向好。

展开全文

全球城市指数报告

全球城市指数报告由科尔尼联合全球顶级学术机构和商业咨询机构共同发起。全球城市指数报告由《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和《全球城市潜力排名》(GCO)构成,分别研究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对未来发展的投入与潜力。

2022年排名主要变化

《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

《全球城市综合排名》旨在量化一个城市吸引、留住和促进全球资本、人才和创意流动的能力。今年,所有地区的城市得分都有所下降,其中商业活动和人力资本两个维度的指标得分下降尤为明显。这些变化反映了全球经济的持续动荡和国际游客数量的持续走低。

尽管在商业活动和人力资本两个维度上的得分较往年有所下降,纽约和伦敦仍然蝉联榜单冠亚军。巴黎和东京也保持了其原有排名,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

北京排名上升一位,重新进入前五。香港的排名持续下跌,今年再次下挫3个位次,由去年的第7名降至第10名。上海排名有所下降,从第10名降至第16名。

2022年的数据变化本质上不一定反应城市发展的实际趋势,反而可以看作是过去几年变化的一种“背离”。中国地区在城市潜力排名上仍然表现向好,且随着中国城市持续加大发展投资,未来的竞争力向上空间仍然乐观。

《全球城市潜力排名》(GCO)

《全球城市潜力排名》是对全球城市如何保持或增强其未来全球影响力的评估。许多城市在GCI和GCO两个榜单上都取得了领先的排名,但GCO不仅聚焦地位长期稳固的领先城市,同时也关注最有可能通过战略投资挑战领先城市地位的其他城市。

伦敦连续第四年蝉联榜首,巴黎再度卫冕亚军。卢森堡从第十一名跻身第三名,慕尼黑下滑1位至第四名,斯德哥尔摩上升1位,排至第五。纽约从第十八名上升至第六名。哥本哈根上升13位,从第二十一名攀升至第八名。

在评估的所有城市中,有51个(占样本的近三分之一)在过去一年的排名上升幅度超过六位,这其中有17个城市来自中国。

建立韧性,应对未来经济动荡

科尔尼合伙人、国家转型研究院负责人Rudolph Lohmeyer强调,“未来一年,城市领导者可能面临异常严峻的经济风暴,对于工作和投资重点的决策必须比以往更加坚决。传统的政策工具已经不足以应对未来挑战。领导者需要推动政策创新,保护经济上最脆弱的居民,吸引最重要的企业,同时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这样的政策工具已经存在,但它们须得到高层的支持。

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2022年度报告概括了8大“行动途径”,即可供城市领导者采纳的具体政策措施,并且,每个措施都包含一个真实的政策案例,应对近期经济挑战,引入适应机制,打造更强的韧性。例如,设立非税收入目标定价机制,增加创收并提高公平性;建立聚合平台,扩大资本获取渠道;发展碳市场,为绿色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等等。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上榜城市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的这一形势使全球供应网络的修复更加复杂。” 科尔尼大中华区合伙人、城市发展课题专家周鹏远补充道:“今年中国城市整体表现呈现短期的较大扰动,甚至背离了过去几年中国城市在榜单上的整体趋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不同城市所具有的不同优势禀赋,对疫情及疫情管控的回应不同。关键还是要回归城市长期发展,观察“后疫情时代”分数回归正常后的表现。”

中国各城市与城市群亮点解读

上榜城市亮点:

#

北京上升1名,位列第5名。北京在商业活动维度仍然表现突出,传统优势领域如全球500强企业数量、政治交往能力等,都属于受疫情冲击较不显著的维度。然而,由于疫情影响,北京在人力资本、文化体验维度的表现上仍持续受到冲击,冬奥会举办对国际交流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受到一定制约。

#

香港下降3名,位列第10名。自2019年来,香港排名连续3年下跌,由第5名降到第10名。2021年遭遇疫情及贸易战对香港进出口经济的双重打击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22年初再次遭遇大规模疫情,导致进出口活动近乎停摆,商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持续下降。且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赴港游客数量未见明显好转,香港国际游客数量排名下降67位,影响了文化体验维度的排名表现。

#

上海下降6名,位列第16名。这是上海自2015年-2021年将城市排名提升了10位后,首次排名下降。上海在过去一年中面临了两月有余的全面封锁,商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空运海运吞吐量、国际游客等相关指标排名骤降。疫情后上海积极的消费促进政策,预计将促使城市更快地恢复活力;但持续散点偶发的疫情,以及封锁带来的部分企业重心转移、企业选址多元化、人才流失等后果,可能会在长期对上海的城市竞争力带来影响。

#

广州上升4名,位列第56名。自去年上升3名后,广州排名再次上升。主要来自商业活动和文化体验维度的进步。广州持续推动先进制造创新,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在广州产业比重中重要性提升,全球500强企业数量持续增加;随SHEIN等企业的强势发展,广州的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

深圳下降1名、位列第73名。这也是深圳自2015年来首次排名下降。年初的大规模疫情对深圳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体验带来一定冲击。但深圳在商业活动上仍然保持活力,互联网行业虽增速放缓但仍蓬勃发展。

#

杭州上升1名、位列第79名。杭州凭借灵活的企业服务政策以及丰富的人才吸引措施,维持了在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以及文化体验维度的高标准表现。财富500强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持续上升,网红经济的蓬勃发展,无不彰显着这座互联网创新之城的商业活力。

#

成都上升5名、位列第83名。除了保持在商业活动和人力资本维度的优异表现外,成都在文化体验上的得分较21年有较大提升,主要来源于文化艺术展览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其文化表现甚至远远超过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仅次于上海。成都的人文发展已经成为其标志性的名片,反向推动着人力资本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

南京下降1名、位列第91名。南京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第二城“,在高等教育的得分上仍然强势,但是其高等人才数量增长有限,相比于其他新一线城市,在人才留存方面仍然有待加强。相应地,其在商业活动的表现也较为稳定,头部企业数量无明显增长。

#

武汉上升2名、位列第92名。遭受疫情的严重冲击后,武汉正在快速恢复活力,商业贸易量回弹,商业活动维度增速明显。同时,武汉高校资源丰富,叠加商业发展机会,在疫情后人才回流效应明显,高等教育人才数量在22年提升明显。

#

天津下降2名、位列第95名。排名下降主要来自于商业活动和人力资本维度,天津在全球500强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以及高等人才的吸引和留存上和一线新一线城市略有差距。

#

西安下降4名、位列第100名。西安排名下降同样来自于商业活动和人力资本维度。西安在22年饱受疫情困扰,对商业活力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在大学排名和高等人才数量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需持续加强人才吸引措施。但西安在文化体验方面的特色吸引了较多国内游客,文化名片或将持续为城市带来新生命。

在排名101-150名之间,排名上升的城市还有:济南(上升4位)、郑州(上升1位)、哈尔滨(上升4位)、沈阳(上升2位)、无锡(上升4位)、佛山(上升4位)、烟台(上升2位)、泉州(上升4位)、唐山(上升4位)。

注:由于本次数据更新,也对部分城市2020年因突发疫情未及时公布的数据,进行订正。

城市群层面亮点:

#

长三角:尽管今年长三角地区因为上海疫情封锁受到较大影响,整体排名有所下降,但上海、杭州、南京仍进入全球前100,同时苏州、宁波、无锡也在全球前150名范围内——长三角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GCI上榜城市数量最多的城市群,反映了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在中国各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地区是商业活动、人力资本、文化体验等各个维度发展最均衡的地区,且其灵活的产业政策和开创性的人才吸引措施使其在商业的创新发展和人才的留存吸引上明显领先,在传统产业的保护和发展之外,也在不断建设未来发展的引擎,保持城市持续增长的原动力。

#

大湾区:尽管香港排名稍降,但深圳和广州仍然保持了较强的城市竞争力,保持着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顶级城市群的地位。大湾区作为港口的天然优势、高度的市场化环境、以及多元体制下的政策窗口,将持续为大湾区的进出口贸易、科技、金融等行业添砖加瓦。随着大湾区区域协同机会的探索以及一体化程度的提升,各个城市将面临发展的新战略机遇。

#

京津冀:北京凭借其商业活动的强势表现,仍然稳坐全球十强城市之列。此外,天津、唐山等城市也凭借其丰厚的商业发展基础上榜全球前150强。然而除北京外,京津冀其他城市的竞争力近年来面临下降趋势,在人力资本、文化体验等“软“维度上的发展不及其他新一线城市,仍需持续探索新增长极。

#

除了上述三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也有突出表现。其中成渝城市群以文化体验带动商业活动和人力资本的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群中的特色范例;长江中游城市群在疫情后不断恢复活力,持续吸引商业和人力资源的涌入。

感谢科尔尼咨询顾问陈霖裕、周坤仪、吴旻的贡献。

关于本报告

《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围绕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 流、文化体验和政治事务五个维度评估当前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全球城市潜力排名》则从居民幸福感、经济状况、创新和治理四个维度评估城市未来发展潜力,探索城市如何为成长为未来主要全球城市创造条件。这四个维度是一个城市吸引优秀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竞争力以及确保城市稳定与安全的关键决定因素。

延伸阅读

这三个城市在互联互通方面领先全球

科尔尼发布2021年全球城市指数:上海跃居第十,中国三大城市位列前十,长三角领跑全球城市群

标签:#中秋大湾区晚会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