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汇资讯台
娱乐汇资讯台

美剧惩罚者算是漫威电影宇宙的吧,惩罚者是dc还是漫威

娱乐汇100

文|乌鸦火堂

DC电影《正义联盟》公映了,不出意外,登顶周票房冠军,北美票房9600万美元,全球票房2.82亿,这个成绩基本证明了电影商业上的成功。

然而,更不出意外的是,《正义联盟》的口碑依旧非常“稳定”。

先让我们看一下几大电影评分网站的对该片如何评价,大家是这么说的↓

著名的MTC网站,打分的超过40家媒体和影评人,满分100,《正义联盟》评分46分,不及格。

更著名的烂番茄网站,45家媒体打分,新鲜度只有39%。所以在烂番茄的媒体眼中,《正义联盟》与《长城》是一个水准。

展开全文

但眼尖的朋友也许会发现,在上述评分网站中,媒体评价与大众评分之间是存在不小的差距的。比如MTC网站中,大众评分达到了7.1分。烂番茄网站中,象征大众评分的“爆米花指数”也达到了85%,这意味着,虽然《正义联盟》在媒体眼中跟《长城》差不多,但在大众眼里,本片比《长城》43%的爆米花指数要高一倍。

再这样的趋势下,我们再看相对大众化的IMBD网站评分,果不其然,7.5分。

还有我们国内的豆瓣电影,近6万人投票,评分6.9分,虽然不算什么太好的成绩,但起码比媒体影评人的口碑强出不少。

两极分化、口碑扑街、未达到预期等字眼已经见怪不怪了,可以说《正义联盟》的表现,这“很DC”。

不可否认的是,连带这部《正义联盟》,华纳DC电影宇宙的作品,经历了《蝙蝠侠大战超人》的“半扑街”,《自杀小队》的“全扑街”,《神奇女侠》的爆棚逆袭之后,《正义联盟》又回到了“DC式起点”。

而且北美首周9600万美元看上去很美好,但对于一部耗资3亿美元的巨制来说,这个成绩,还不如隔壁漫威《复仇者联盟》首周的一半(2.07亿),也创下系列最低开局。

然而,更加不可否认的是,DC电影宇宙的口碑,除了《神奇女侠》之外,普遍也不如漫威,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远的不说,就说近的,《雷神3》,虽然比《正义联盟》提前两周,但这也算是漫威与DC真正意义上的“正面冲突”。

但《雷神3》无论在烂番茄还是MTC的评分,均高于《正义联盟》,有图有真相

《正义联盟》真的很差吗?DC电影宇宙经营多年,结果最终还是个“两极分化”,究竟是为何?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其中不单单是故事不佳、反派不给力、风格阴暗等问题能够搪塞过去了。

或许,这件事,从小编的亲身经历上能够得到答案。

小编本人与一位朋友,之前一同去看了《雷神3》,上周末又一同去看了《正义联盟》。

★我俩的共同点:都喜欢看电影,之前漫威与DC的电影都看过。

★我俩的不同点:我看过美漫,至少了解一些漫威与DC的漫画故事和角色;他一部美漫也没看过,对角色的了解,仅限于电影。

最终,《雷神3》我俩都挺喜欢,而到了《正义联盟》,我觉得还不错,但他完全提不起兴趣。

这就是问题所在。

漫威电影宇宙与DC电影宇宙,二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漫威电影在经历了10多年的铺垫之后,已经从粉丝文化拓展为大众文化,而DC电影,如今还是偏向于粉丝文化。

这并不是DC电影有意为之,而是电影宇宙发展策略造成的,不妨让我们追溯一下各自电影宇宙的发展,便一目了然。

1.DC电影也曾统治银幕

1969年,DC漫画被时代华纳集团收购,有了影视巨头的靠山,漫画英雄通往电影之路一马平川。

1978年,克里斯托弗·里夫主演的《超人》大获成功,让世人见识到了漫画改编电影的商机,随后几部《超人》续集和剧集版,还有《女超人》等周边角色纷纷在大银幕上亮相。直至1989年,DC公司抛出了另一大王牌——蝙蝠侠登上大银幕,再次引发狂潮,单单是手办等周边产品的销量就让华纳公司乐开花。

DC与华纳合璧后的漫画英雄改编电影计划,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美式漫画、尤其是旗下角色成功进行文化输出,让超人、蝙蝠侠至今在全球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叹当年华纳公司当年的战略眼光,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内裤外穿、一身怪异行头的美式漫画角色进入全球市场,其胆魄和勇气要比如今漫威的电影宇宙计划还要大。

但此时DC电影在那个年代,还是相对小众,作品不算很多。同时华纳高层也过于看中眼前利益,漫画英雄电影拍来拍去,基本只有两个人撑门面,就是超人和蝙蝠侠。以如今的眼光来看,这叫做“扔石头见高不见远”,也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2.漫威也曾烂到家

而同期漫威在干什么呢?说实话混得有点惨。光是公司改名字就折腾半天(经历了三次改名,及时漫画、亚特拉斯漫画,1961年才有了如今的Marvel),然后学习DC的正义联盟创立复仇者联盟,还好有斯坦·李等人的存在,紧跟时代大潮,创作了神奇四侠、X战警、蜘蛛侠等以家庭、种族、平民为背景的英雄角色,在漫画出版领域与DC齐头并进,但在漫画真人化这方面却惨不忍睹。

漫威1944年就出了第一部电影《美国队长》,当时还被中国引进,被翻译为《无敌大探长》,随后便一直与老对手DC一样,在动画与剧集方面游走,这种情况一直到华纳收购DC、后出品《超人》大电影为止被打破平衡。

漫威可没有华纳这样的靠山,一直以来依靠出售角色改编权过日子,也就有了大量不入流的作品,如1978年版《奇异博士》、1979年《美国队长》、1990年的《绿巨人》等等,都是电视电影,连公映的机会都没有,而且角色改编版权也是四处可见,甚至被卖到了土耳其,1973年拍了一部叫做《3 dev adam》的电影(美国队长、蜘蛛侠等均出镜)。

倒是1986年有一部《天降神兵》,主角是漫威旗下的星际鸭人霍华德,竟然是漫威继续1944年以来得以公映的第二部真人电影,而且当年斩获金酸梅大奖(这个角色在《银河护卫队》中的彩蛋中有过出场)。

3.漫威异军突起,版权角色扬威

是什么原因让新世纪后二者的地位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呢?企业改组是一个关键,也就是传说中的“穷则思变”。漫威眼看在电影市场上的失势,便于1993年创办了子公司Marvel Films(1996年更名为如今的Marvel Studios),全面接手电影制作。随着几部试探性的电影尝试之后,1998-2000年,新线公司的《刀锋战士》、福斯公司的《X战警》在全球分别拿下了1.31亿和2.96亿票房,这是漫威工作室出售旗下漫画角色版权后形成的第一股票房热潮。

2002年的《蜘蛛侠》,对好莱坞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虽然《蜘蛛侠》因为涉及到世贸大厦的情节在公映前遭遇了删改,不少评论家并不看好电影的前程,但本片首周末创纪录的1.14亿票房让人大跌眼镜,最终电影的成绩定格在4.03亿(全球8.21亿)。这个数字证明“9·11事件”之后,当美式动作电影不再风光之时,电影这种承载着一段时期民众娱乐消遣甚至精神食粮的载体,迎来了新的救世主——超级英雄。

在漫威电影宇宙开启的过程中,迪士尼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2008年底,迪士尼公司以42.4亿美元收购漫威,获得了绝大部分漫画角色的所有权,漫威终于不再依靠出售角色版权来完成英雄登上大银幕的梦想,迪士尼给了漫威充分的创造自由和财力支持,事实证明,漫威电影宇宙的大获成功离不开迪士尼的财力支持,当初42.4亿的收购成本,如今看来,米老鼠捡了一个大便宜。

4.华纳坐视不理,DC痛失江山

而这时DC电影呢?跟漫威正好相反。

一方面华纳仅仅着眼于超人与蝙蝠侠各自的续集带来的收益,并没有进一步推广其余角色,到头来还是这二位老哥耍单儿。其中华纳也打算让超人和蝙蝠侠搞一腿,拍一部《蝙蝠侠大战超人》。但随着《蝙蝠侠与罗宾》的惨败,该片顿时没了下文。

另一方面与漫威多年以来一直在积极将旗下漫画向新型领域推广不同,DC仍本本分分地走纸质漫画发行的老路。多年来,华纳不但对此鲜有干预,DC的大小事务仍由发行人保罗·利维兹全权掌管,甚至机遇送上门来也懒得理会,因为后者只是个漫画发行商。

5.DC重组,漫威逆袭

新世纪之后,眼见漫威今非昔比,虽然《V字仇杀队》、《地狱神探》叫好叫座却淡化了DC的品牌效应,力图挽回漫画电影帝国的《超人归来》大败而归,DC再也按耐不住。

加之华纳由于《指环王》与《哈利·波特》两大摇钱树完结暂时项目稀缺。多种因素之下,DC娱乐公司正式挂牌,新英雄拓展计划开启。

但随着《西部英雄约拿·哈克斯》票房惨败,《绿灯侠》肩负壮大正义联盟重任匆忙上马,结果也是一塌糊涂,导致华纳当场乱了阵脚,仅剩最后一部《黑暗骑士的崛起》该如何是好?最终DC不得不再次救助昔日帮自己打下江山的故人,一部《超人:钢铁之躯》宣告着DC电影宇宙的开启。

但此时呢?漫威电影宇宙第一阶段已经建立完成,英雄集结的《复仇者联盟》比《超人:钢铁之躯》还要早一年。说白了,漫威的牌子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成为了金字招牌。

6、从粉丝向到大众向的过渡

美漫的文化输出,最早一定是从粉丝向开始的。

漫威CEO凯文·费奇在2003年就开始酝酿的漫威电影宇宙,从2006年《无敌浩克》到2012年第一期英雄集结的《复仇者联盟》,已经完成了一轮洗牌了。其中电影水准也是参差,说实话与DC如今的情况类似,《钢铁侠》口碑爆棚,《雷神》《美国队长》《无敌浩克》这些片子水准也是一般,但这些作品的任务,就是文化输出,所以才会迎来了《复仇者联盟》的火爆。

漫威电影宇宙的优势就在于此,有充足的时间对未来角色和电影进行规划。对于非粉丝的路人来说,如今大名鼎鼎的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们,有谁敢说在2006年之前就了解他们呢?这些大人物的个人电影,乃至组队团战,自然会大大的关注。

相反,DC电影宇宙可没那么多时间,在已经拉下漫威一个身位的情况下,“仓促”二字始终伴随着DC电影的发展。

7、“仓促”的以大带小

DC清楚明白的意识到,留给DC的时间不多了,我军不会照搬漫威电影宇宙“攒角色凑大招”的发展模式,只能依靠人气大侠的一己之力推动宇宙观的前进。最终重担还是留给了超人和蝙蝠侠。

漫威电影宇宙,集结第一期角色用了7年时间6部电影,而DC呢?从2013年的《超人》到今日的《正义联盟》,仅用了4年,其中闪电侠、海王、钢骨都是首次亮相。

DC宇宙这样的发展策略也是没问题的,毕竟DC漫画角色中,真正称得上大众级的只有上世纪风光无限的超人和蝙蝠侠,也是DC手中唯一可用的两张牌。用大牌带动其他角色,是短时间内最有效的方式。

但这样一来,DC电影宇宙对于非粉丝观众就不是太友好了,这比漫威第一期时候的问题还要严重了。虽然粉丝们对电影中的几位角色如数家珍,当正义联盟首次集结的时候,粉丝一定会激动万分,结尾彩蛋更是高能。但对于非粉丝来说,总体上还是懵逼的。

“这是谁?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哲学问题,大概是普通观众看《正义联盟》时的感受。没有了粉丝面对爱豆时的激动,再加上故事本身不算出色,所有的问题都会放大。

“仓促”的结果就这样,比起漫威电影宇宙酝酿多年的电影宇宙计划,DC电影,无论从筹备还是发展,都处在一个很着急忙慌的过程。如此一来,关于故事脉络、角色定位、究竟是走深沉路线还是逗比风格等一系列前期筹备中,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谓“爱屋及乌”,粉丝们自然能够对正义联盟首次集结充满了兴趣,但其他观众就不一定了。

这就是DC电影如今招牌般的口碑“两极分化”的起因。

8、风水轮流转

对于粉丝来说,利好的消息在于,DC用了极短的时间,终于完成DC电影宇宙第一期组队,尽管这次组队有点磕磕绊绊。余下时间,DC电影有了相对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二轮规划,反正除了超人和蝙蝠侠之外,其余角色最起码在大银幕上混了个脸熟。

随后,2018年的《海王》,2019年的《沙赞》《神奇女侠2》、2020年的《自杀小队2》《钢骨》《绿灯军团》还有未来的《正义联盟2》,DC电影宇宙的未来已经逐渐成了规模,而关于大家一直争议的风格问题、故事问题,相信在充裕的时间,会得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但最关键的是,《正义联盟》之后,DC电影宇宙也终于完成从粉丝向到大众向的过度。

但是,超级英雄电影还会火几年呢?谁也不知道,从粉丝的角度,实在不想看到这句话——“留给DC电影的时间不多了。”

本公众号已入驻以下平台,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标签:#电影#联盟#正义#DC#漫画#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