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汇资讯台
娱乐汇资讯台

免费观看美国越战电影大全,免费观看美国越战电影大全下载

娱乐汇60

艳遇图书馆 第十站

浪荡坐标:胡志明市

随身音乐:《Saigon 1952》

旅途荐书:《文静的美国人》

艳遇大师:格雷厄姆·格林

艳遇佳人:凤儿

越南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提起越南,也许首先映入大多数人脑海的是那些悲剧的越战片,许知远也一样。听起来或许可悲——好几代人看待越南的方式都是美国式的,因为我们自己对它描述的书籍实在太少,我们不得不借助美国人的视角来理解它的一切。大师格雷厄姆·格林的代表作《文静的美国人》就是一本描写越南的佳作,我们借此抵达越南秘境的深处。

胡志明市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作品精彩在何处,又为何 21 次错过诺贝尔文学奖?关于越南那个时代的电影、音乐、人物为如何引着许知远,它们又能给今天的我们何种启示?答案都将在本期《艳遇图书馆》揭晓。

展开全文

立即试听本期《艳遇图书馆》:

(以下为第十期《艳遇图书馆》文字节选)

【邂逅之城:胡志明市】

“西贡现在改叫胡志明市,就像以前我们叫的北平现在变成了北京一样。”

我在 2005 年的时候去过西贡,12 年过去了,那时候我是个记者,为一个商业杂志去做报道。当时越南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显现出来,被认为是下一个四小龙。越南像一个扁担式的国家,所以那次印象很深,我坐小巴从广西入境,一直沿着那个扁担式的国家往下走,乘过河内,又坐了大概 10 个小时的小巴,到了西贡,现在改叫胡志明市,就像以前我们叫(Peiping)北平,现在变成了北京一样。这是北方的共产党政权统一了越南之后来重新命名的。

西贡在我们这代心目中、在好几代人心目中,都是美国人给我们的印象。因为我们看了很多越战片,因为美国人卷入越南战争的悲剧而滋生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品。这是一个美国历史上很大的失败,而且是一个刚刚在二战获胜之后雄心勃勃的美国,突然掉入了越南的烂泥潭之中。他们用很多作品描绘这场越战,最有名的就是 Coppola 导演的《现代启示录》,我至今都非常喜欢那部电影。所以我眼中的西贡是美国大兵眼中的西贡,就像他们对香港的印象一样的,是很东方式的、亚洲式的性感,然后又带着很强的殖民色彩。

▲ Coppola 导演电影《现代启示录》

因为越南曾经长期是法国的殖民地,所以西贡有一套法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百叶橱窗、咖啡厅、法式的舞会,跟当地的越南女子穿的传统奥黛,形成一个很美妙的结合。

听起来或许可悲,作为中国人,而且中国跟越南有这么长久的关系,但我们看待这个国家的视角却是美国式的。是因为我们这代人普遍地读英文和翻译过来的东西太多了,同时我们自己对别的国家描述的书籍太少,我们总是借助美国人的视角来理解这一切。

所以,我带着一个美国大兵的视角去了西贡,去寻找那些痕迹。

【旅途荐书:《文静的美国人》】

“他个人的情感被置身于混乱的场景,有战争、爆炸、国家之间的争夺,有残暴、血腥。”

今天要谈的这本《文静的美国人》,实际上是格雷厄姆·格林的代表作,描写了 1952 年的越南,1952 年的西贡。

有三位主人公,一个老派的记者福勒,他是英国的一个老记者,被派到东方来报道这些国家新生的独立,包括殖民者的退却,当时实际上是越南与法国人之间的战争正在进行。第二个主人公叫派尔,是一个美国的情报人员。因为当时的美国是一个新兴的霸权,他们从英国手里接过来世界领导者这样一个火炬一样,打赢了二战,认为所谓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可以在世界各地获得生根,所以越南也是他们必征的一战,所以派尔代表某种简单又雄心勃勃的美国精神、美国理念。然后还有一位可爱的女人叫凤儿,她是西贡的一个穿着白纱裙的越南姑娘,就像当年穿着旗袍的上海女人一样,或者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一样,是当时典型的西方人对东方女人的某种想象。凤儿也像当时在西方人眼中的亚洲女人一样,温柔、善解人意。

▲《文静的美国人》

作者: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主万

出版:2008 年 8 月

格林对一些越南风物的描绘,我特别喜欢,比如说他形容那位美国的年轻人,叫派尔的,刚到越南时的感受,他看到越南的画面,是典型的一幅西方人眼中的东方景象。他说:

夕阳下稻田里的那片金黄色,渔夫的脆弱的白鹭像蚊子那样飞翔在田野上;老和尚法坛上的一杯杯茶,他的床和他的广告日历,他的水桶和破杯子,他穿了一辈子的破旧衣服,洗出来就挂在他的座椅边;公路上地雷爆炸以后前来修路的女工戴着蚌壳形帽子;南方到处可见到的金黄和嫩绿以及鲜艳的衣裳;北方则是一片土黄、黑色的衣裳,以及四周那些敌对的重重大山和飞机的嗡嗡响声。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福勒,他也在回忆他心里的变化,因为他是一名驻西贡的英国记者。他说:

我出来的时候老在计算我出差的日子,像一个学生计算还有多少天才放假那样。我想我那时还念念不忘伦敦,在布鲁斯伯利广场和乘坐 73 路公共汽车,穿过尤斯顿大街的长廊,也不忘乘在公共汽车上所见到的托林顿广场上的春天景色。现在广场花园里的兰花应该早已开放,我却觉得无所谓了,我只要天天有抢先的新闻报道发出去,可能是汽车车胎爆胎,也可能是手榴弹爆炸;我只要在闷热的中午看那些穿绸裤子的女人风姿绰约地走动,我要凤儿。我的家已经搬了 8000 英里,不在英国了。

实际上福勒内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越来越爱上西贡了,伦敦反而变得不重要了。我也很喜欢格林对于当时夜总会生活的描绘,写得十分性感、香艳、又诙谐。

在那个宽敞的露天大院子里,这当儿是休息时间。上百名姑娘躺在草地上,或是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跟同伴们聊天。方院子四周那些小房间的门帘全都挂了起来,有一个困倦的姑娘,两腿交叉独个儿躺在床上。堤岸发生了冲突,军队都留在兵营里,因此这儿的姑娘全都闲着没事干,肉体的星期日。只有那一小群正在扭打、摸索、吵闹的姑娘使我看到了老习惯、老样子还没有变。我想起了西贡人爱说的那篇老故事,说有位贵宾一来到这儿,就给困在脂粉阵中,等到他突围而出,安然无恙地跑到派出所时,他的裤子早已不知去向了。这儿对平民是不保险的,要是他想偷偷进入这片军事地区来猎艳,那么他就得自己照料自己,找路脱身出去。

我早已学会了一种技巧,先分化再征服,我从围着自己的那群姑娘中挑选上一个,推着她慢慢朝派尔和格兰杰正在挣扎着,无法脱身的地点走去。我老了,我说这事儿太劳累了,他痴痴地笑着,身子紧靠着我,我的朋友,他很有钱,身体又很棒,你这人不老实,他说。这时我瞥见格兰杰满脸通红,洋洋得意,仿佛这样才要显示一下他的男子气概似的。有个姑娘用胳膊挽着派尔,正想轻轻地把他从人群中拉出去,我把我的姑娘推进那一堆人群中,对他叫唤到,派尔,上这边来。他从那群姑娘头上望着我,说到真吓人,吓坏了,也许是灯光造成的错觉,他的脸这时候显得有点憔悴,我突然想到,他很可能还是个处男。

因为福勒是一个老派的、很资深的记者,已经在西贡混了很久了,但派尔是到来的一个新的年轻人,而且是美国的年轻人,对于欧洲、对于英国来讲美国又代表年轻。所以他这段描绘了一个老练的欧洲殖民者和一个新进的世界强权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充满了嘲讽。

▲改编自《文静的美国人》的同名电影《沉静的美国人》(中文译名)

今天想来念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我有一种很强烈的被束缚感,以致于前两天我都做梦,梦见我去中印的边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边界,我想边界可能意味着某种危险、某种诱惑。我记得我在边界里狂奔,我也不知道去哪里去。我突然被惊醒了,还梦到了一条蟒蛇,在边界中游荡,醒来之后我就突然想起这本书了,《文静的美国人》(The Quiet American),也被翻译成《安静的美国人》。

我其实当时最早不是读的这本小说,我是看的电影,是我很喜欢的演员 Michael Kain 演的,他演的那位 Fowler 老记者,我喜欢他那种复杂性,他觉得事情的解决方案都没有那么容易。而派尔是当时很流行的男演员 Brendan Fraser 演的,演过《木乃伊》系列。我应该是很多年前看的这部电影,这是很典型的格林小说式的片段,个人的情感、感受,被置身一个非常混乱的场景,有战争、有爆炸,有国家之间的争夺,有残暴、血腥,典型格林式的描述。

▲同名电影《沉静的美国人》中三位主角,从左起依次为福勒、派尔、凤儿

他对景物的描写,还有另一种典型格林式的描述是很冷静的、暴力的、血腥的。比如这样一段,他在描绘刚刚战后的一个场景,他说:

运河里竟是死尸,这时候他使我想起了肉放得太多的一锅爱尔兰炖羊肉,那些死尸重重叠叠,就和港口里的浮标一样,河里没有血,我猜想血早已流走了。

他用一种非常细微的和冷静的语言,来描写那种残酷景象。我想正是这种结合,一边是妓院的描写,一边是河边对尸体的描写,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可以被他轻松地、圆滑地放在同一段描述中去。正是这两种力量形成了某种张力,可能正是因为大规模的死亡 迫在眼前,残暴就在眼前,所以你就更需要纵情欢乐,更需要那种鸦片式的温柔。

【艳遇大师:格雷厄姆·格林】

“他一生被提名过 21 次诺贝尔文学奖,但始终没有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格雷厄姆·格林,他是我读得不多,但是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家,我的喜欢很大程度来对于他的生活方式,他是一个记者型的作家,又是一个会做间谍的作家,也是一个到处旅行的游荡者。他好像特别愿意卷入到漂泊不定的生活和危险之中,然后用非常冷峻的笔调来书写这种危险。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 年 10 月 2 日—1991 年 4 月 3 日)英国作家、编剧、文学评论家。一生获得 21 次提名,被誉为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

格林的创作能力十分旺盛,生命周期也特别长,从 1904 年出生一直到 1991 年才去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他被认为是在世的最伟大的英语作家,但是他很少得到正式的认可,这个正式是指的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被提名过 21 次诺贝尔文学奖,但始终没有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尽管他的很多同代人认为他是在世的最伟大的作家。

在他去世之后,我们调查他为什么最终没有得过奖,结果发现评委会有这么三个理由,都非常可爱的理由。

第一,因为格林的作品太畅销了,评委会觉得他不需要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来赞助他。第二,因为他写了很多间谍犯罪的小说,评委认为他不够严肃。第三个,是他在 1961 年的时候,本来马上就要得奖了,但因为他是英语世界的作家,但是评委会出于对地域上的考虑,最终给了一个南斯拉夫作家,叫伊沃·安德里奇,因为他关于波斯尼亚本土历史与文化的原创性,更少被关注到,所以他们觉得应该给予他这个奖。当然还有一个最八卦的说法,好像是格林睡了一个评委的太太,这个评委说终身不会让他得奖。

▲格雷厄姆·格林

关于他是不是严肃的作家,他跟马尔克斯还交流过,因为马尔克斯是他的 big fan,格林的小说对马尔克斯的影响很大。有一次他们坐飞机碰到,马尔克斯问格林说:“你为什么会没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呢?”格林张口就说,“因为他们觉得我不够严肃。”格林是个很有趣的一个人。

【邂逅之音:Saigon 1952】

“我为什么喜欢那些时代呢?可能就是因为我 20 岁出头看了太多这种美国电影吧。”

我们今天听的音乐来自于这本书的同名电影《安静的美国人》的插曲主题音乐,出是一个英国作曲家、配乐大师——Craig Armstrong,叫《 1952 年的西贡》。

▲Armstrong,苏格兰管弦乐家、电影配乐作曲家,顶级混音大师,目前在好莱坞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大师。

我为什么喜欢那些时代呢?是因为喜欢那些时代的戏剧感吗?紧张感、刺激?还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怀旧?我觉得每个人看待世界的眼光都是被少年时代的一些东西所固定住的,可能就是因为我 20 岁出头的时候看了太多这种美国电影吧,现在好像也改不了了。

【艳遇佳人:凤儿】

“她的生存之道也是越南的某种生存之道。”

在书里面凤儿是一个温柔的、俏皮的。我猜她应该是那种个子不高,颧骨有点高,她的轮廓挺鲜明的,但是拥抱起来又柔弱无骨的一个女人。皮肤有点微微的发黑,我这个想象充满了一个该死的殖民者的想象,这是不应该的。

她会不会像陈英雄电影里的那些女人呢?我不知道多少人看过陈英雄,陈英雄相当越南的张艺谋,当时拍了很多获奖的电影。她可能是法国人眼中越南女子的样子,那种纯美、干净的颜色,但在书里面她又很俏皮。

▲由杜氏海燕扮演的凤儿

福勒是个上了年纪的记者,他追求到凤儿,在一起同居了一段时间,直到年轻的美国人派尔出现,凤儿被这个更年轻、更严肃的美国人所吸引,他们开始谈恋爱。

凤儿她有时候还会去照顾福勒。怎么照顾他?为他烧一个烟枪,好像抽鸦片是这些驻外记者忘却的离乡之苦或者恐惧的一种方式。凤儿会服侍他抽鸦片,我很喜欢电影里面那个段落。

福勒也会觉得以他们过去的交情,这个女人会照顾他,睡在他旁边,让他安心地睡觉。

好像凤儿不是一个所谓西方意义上道德意识很强的一个人,这好像也是某种生存之道,她需要委身于不同的男人之间,当然也被他们吸引。对于同龄派尔,肯定更容易被他身上的某种天真所吸引。但同时她又不会拒绝另一方的需求,某种意义上这好像也是这种亚洲小国,包括越南的某种生存之道,她们必须要周旋于不同的强权,这些强权可能是男人。

(以上内容节选自《艳遇图书馆》第十期)

单读出品,转载请至后台询问

instagram owmagazine

facebookOWmagazine

扫描图中二维码 购买 全新上市的《单读 16 · 新北京人》

标签:#免费观看美国越战电影大全